“有瓦遮头”是人类自古的基本追求,而随着品质上的升华,室内设计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。室内建筑师需对人们生活习惯、性格、室外环境、群体文化背景等进行综合专业判断,根据心理环境和视觉环境,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。
六月间举办的“沙叻秀嘉年华X 2022UCSI社区服务设计展”以“忆·翌”为主题,强调追本朔源,将居民们记忆中的美好融合到设计细节中。
UCSI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学校(SABE)室内建筑(荣誉)文学士课程,基于以上概念本质设计课程纲要,通过多元、宽广的文化视野熏陶来达至设计上的个性化及精神需求关怀。
六月间举办的“沙叻秀嘉年华X 2022UCSI社区服务设计展”以“忆·翌”为主题,强调追本朔源,将居民们记忆中的美好融合到设计细节中。
“沙叻秀嘉年华X 2022UCSI社区服务设计展”展出17份个别学生为沙叻秀新村量身定制,图文并茂的建筑改造建议书,期待唤醒老社区生命力。
今年1月,UCSI与沙叻秀新村居民委员会合作,安排学生到这华人新村展开一场寻根究底的设计观察,探索蕴含在生活里的文化精神。
她以沙叻秀社区空间设计方案参加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(MIID)举办的“周六学生室内设计赛”成功拿下学士水平——机构设计组冠军。
曾嬿佳向评审解释作品的设计理念。
17名学生通过居民的日常,午后饭前的访谈对话,积极探寻文化元素和室内设计的结合点。最后框定4个未获充分使用且具改造潜能的空间,在这项社区服务计划兼毕业作品中,和居民一起想象地域人文发展的前景。
于是有了六月间在地举办的“沙叻秀嘉年华X 2022UCSI社区服务设计展”。
嬿佳所设计的得奖作品以“妇女技能发展学习中心”为主题,设计方案以女性为主轴,期待为新村妇女生活注入新活力。
学生耗时数月亲身前往新村观察居民的生活日常、与居民访谈对话,最后框定了4个未充分使用且具改造潜能的空间。
17份作品,是17个恢复老化社区生命力的可能性。活动以“忆·翌”为主题,强调追本朔源,将居民记忆中的美好,地区特有风土、气候、文化内涵融合到设计细节中,造就舒适而特征鲜明的室内空间。
林可君说:“我们希望所培养的室内建筑师能“以人为本”因为只有当我们替空间使用者提供了恰好合适的环境,才能满足项目专员对设计商业性上的需求。”
曾嬿佳正是上述计划的一员,她以沙叻秀社区空间设计方案参加了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(MIID)举办的“周六学生室内设计赛”并脱颖而出,拿下学士水平——机构设计组冠军。
她以大学生身份進入新村,表现出年轻人的创意与社会关怀,正视沙叻秀新村年轻人才外流,妇女留守新村的现象,设计出“妇女技能发展学习中心”。
UCSI大学室内建筑系系主任林可君说:“室内建筑师在强调室内环境实用性的同时,也需具备洞察人文,关怀人性的特质。”
“他们将来投身职场能秉持‘以人为本’的理念,随时根据整体环境条件提出宏观上的反建议,以契合社群文化为骨干,又要推陈出新跨越局限,让设计自成亮点。”
UCSI大学室内建筑(荣誉)文学士课程于2013年获马来西亚建筑师局(LAM)全面资格认证,是全马首个获全面认证的私立大学。2021年,疫情影响下该课程仍通过线上更新认证模式,成为全马唯一获5年认证更新的大学。足见建筑专业机构对此课程的高度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