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投入,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越来越好。
近几年,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数量不断增多,2022年更是首次突破了千万人,大家找工作越来越困难,压力非常大,所以很多人选择从自身去提升竞争优势,考研就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。
既可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,又可以提高学历,这样未来找工作时就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,比其他人更有优势。
考研人数屡创新高,
读博之人却少之又少
大家都想要去考研究生,考研的竞争自然也就大了起来。
近几年,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,分数也是水涨船高,很多人尽管考到了很高的分数,放到上一年还是能稳过初试的,但是今年却只能沦为调剂的命运。
费尽心思考上了研究生,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?
当然不是,读完研究生之后,得到的工作并不是全都有比本科生更高的工资。一些岗位的招聘要求至少是硕士学历,待遇也要好一些,但还有一些职位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竞争的,许多本科生此时已经拥有了两三年的工作经验,那些更看重工作经验的单位并不一定就会选择研究生。
再加上这几年研究生越来越多,许多人即使读了研,却也可能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降低自己的标准,可能工资跟本科毕业的人差不多。
尽管近几年考研越来越不容易,还是许多人选择迎难而上,但是相比于考研的人数,博士生却门可罗雀,每年的数量都不多;
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?
对很多学生来说,他们并不是真心冲着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去读研的。处于现在这个大环境下,本科毕业找工作的竞争压力非常大,很多岗位也要求最低时是硕士学历,迫于无奈,他们也只能选择考研。
还有一部分人是随波逐流,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,找工作也没有目标,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于是就索性再念三年书,之后再考虑其他的。
但是既然工作时学历越高越好,那么为什么博士生不被大家重视呢?
首先大家也要考虑自己的情况,很多人光为了考研就已经费了很大力气了,而且考上了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,三年的科研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何况博士要比硕士还高一个档次,读博自然也是很不容易的。
对于本科学生来说,只要用点心,大家都能顺利毕业,老师也绝不会为难学生,细节之处都会网开一面。
但是博士不一样,读博就是每天和各种科研实验打交道,这也决定了他们未来会否能顺利毕业,许多人好多年做不出来成果,结果就延期毕业一直拿不到毕业证。
严格来说,有的前辈研究了好多年才出了一个成果,甚至要付出自己的半辈子才能拿到一个结论,想要博士生在短短几年就做出自己的成绩,难度可想而知。
既然难度那么大,还有必要读博吗?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就成长之路而言,从一个长时间段去考虑个人学业、职业发展,是非常重要的,没有哪一种选择是绝对正确or错误的。
例如选择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研究主题,而不是做完硕、博士论文之后就没必要再做了,于是不得已重新耗费巨大的精力再去找一个“山头”。然而,一个人有规划意识并不容易,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。
对于那些坚持下来的人,读博的选择就是正确的;而对于中途放弃的人,这些年耗费的光阴也就白白浪费了。
为了不误导大家,小编分别列出了适合读博的人群和不太适合读博的人群,仅供大家参考!
不太适合读博的人群
01对本专业毫无兴趣的人
这个应该不难理解,选错专业硬着头皮读下去的学习体验是很糟糕的。当然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,但假如你选择数学专业读博,但学习一段时间后还是发现不感兴趣,那么科研是很难进行的。
02家庭有经济负担的人
如果家庭近三四年内条件艰难的话,除非得到较高的奖学金和教师生活补贴,个人不是特别支持带着生活压力去读博士的。
03静不下来的人
博士,其实也是一项清贫工作。就像某些院所一样,坐落在山沟沟里,可以修身养性,静思科研。如果一个人,非常眷恋花花世界,还是不要走入“空门”的好。免得伤了自己,伤了导师。
04没有承受挫折能力的人
读博士期间,我估摸着,大部分人都受过挫折。如果遇到一点点挫折,就怨天尤人,不想再待在学术界等等。这样的人,还是早日放弃读博士为好。免得有些导师管教过严,发生不和谐现象。
适合读博的人群
01上进心强的人
读博士过程中,也是一个“过五关,斩六将”的凶险旅程。对于上进心强的人,遇强则更强。如果能有一颗“不把难题解决,誓不罢休”的心,加入博士行列吧。我想,导师一定会欢迎你。
02语言组织能力强的人
记得苏步青老师说过一段话,大意是,“没有一定语言组织能力的人,很难做好科研”。
如果连写一篇作文都感觉到头疼,也就无法谈博士大论文了。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,至少有成为优秀博士的潜质。
03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人
博士期间,强调最多的莫过于创新。而创新,无非就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新事物。有时候,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做得不好,而是抓住“问题”的能力不强。有些新的重要的线索摆在面前,有些人就是“视而不见”。
04有远大理想的人
致力于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并希望有所成就的(如医学、法学、生命科学等),希望未来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,研究员等等。
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留学费用问题,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一般,还想要通过读博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,那么马来西亚留学一定适合你。
是不是近两年听到马来西亚留学相关话题越来越多?很多同学都会问了,到底到马来西亚留学有哪些优势呢?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:
为什么选择到马来西亚读博?
01优势一:学制短
通常3-4年毕业,如果在国际性的期刊上发表文章,并且能够收录到Scopus,ERA检索数据库,如果能够在A类,B类检索期刊上的发表文章,可以申请提前毕业。
02优势二:教育水准
马来西亚的博士学制与英国一脉相承,教学采用的是先进的培养方案,学术氛围浓厚,对提升留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有帮助。
03优势三:学生研究自由度较高
留学期间上课时间及课程选择比较自由的,大多数大学博士学位纯粹是研究性课程,除了前期会安排专业的培训之后,大家后续只需要确定下自己的研究课题,进行专业的研究即可,很多大学不会对出勤进行考核,更看重成果。
04优势四:学费低廉
学费不高,公立大学一年学费大概在4-5万元之间。生活费主要集中在住宿费和饮食上面,住宿的合租价格平均下来300-500元人民币左右,自己租房1500左右人民币,伙食费同国内二线城市差不多,一天5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了,如果自己自己做饭,还会更便宜一点。
05优势五:性价比高
从马来西亚的留学费用和文凭含金量来看,在整个亚洲地区的性价比可以说是首屈一指。
06优势六:环境稳定
中国与马来西亚常年交好,并且该国留学环境稳定,政局稳定,华人较多,安全和基本交流问题不须担忧。
马来西亚读博毕业难度高吗?
首先我们先要知道,马来西亚博士留学的申请门槛是,须拥有正规认证的研究生学历,且雅思成绩达到5.0-6.0分之间。若雅思成绩不达标,也可先读语言班进修英文。
另外,申请人必须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,在撰写研究计划前,准博士生们可以先自行浏览各大学的,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马来西亚的大学是怎么样的,再进行比较。
最后,就是大家关心的毕业难度问题了,小编整理了马来西亚部分大学的博士毕业要求,供大家参考:
01第一梯队
马来亚大学(UM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国际核心期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为什么是“至少”,是因为导师可能会作为第二作者让你多发一篇期刊。在国外,博导也是有要求的,作为导师申请科研经费等的评判条件。
之所以把马来亚大学单独作为第一梯队,是因为SCI跟SCOPUS是两个概念。发过文章的都懂,SCI作为世界通用的顶刊,录刊周期少则6个月,多则1年。
02第二梯队
博特拉大学(UPM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或者2篇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国民大学(UKM)
毕业要求
至少2篇SCOPUS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理工大学(UTM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国际核心期刊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理科大学(USM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国际核心期刊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这四所公立大学在第二梯队,是因为博士毕业要求基本差不多。虽然这个梯队的学校毕业也需要发期刊,但SCOPUS的发表难度要比SCI低不少,在海外属于比较好录的国际期刊,基本导师点了头都能发出去,不怎么会影响毕业。
03第三梯队
泰莱大学(TCF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国际核心期刊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思特雅大学(UCSI)
毕业要求
至少1篇SCI国际核心期刊
至少8-10w字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这两所大学毕业要求看起来和第二梯队基本相同,但是私立大学的第一篇SCOPUS是学校毕业要求的,第二篇导师都会帮忙,相对而言更轻松点。
04第四梯队
以世纪大学(SEGI)为例
毕业要求
毕业论文+毕业答辩
世纪大学只是这个梯队的代表。以世纪大学为例的这类大学,文凭受中国教育部认可,不需要发表期刊,毕业难度也相对较低。